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新闻中心> 土地新闻

世界土壤日|黑土地:耕地界的“大熊猫”有何独特之处?

2023年12月05日来源:光明网

  世界土壤日定于每年12月5日,旨在纪念世界著名土壤学家V.V.Dokuchaev的诞辰,它的设立是为了提高人们对土壤重要性的认识并促使可持续土地管理的国际性活动。今年,我们迎来第十个世界土壤日。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一片珍贵的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那就是黑土地。黑土,如同大熊猫一样,是我国独特的自然珍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多彩的生态面貌,让我们一同探寻这片神秘的土地。

  内蒙古特泥河黑土地(光明图片陈晓娟/摄)

  黑土地,如同诗人笔下的山水画,充满了诗意,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灵感。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黑土拥有了独特的表达方式。《诗经》曾描绘黑土的肥沃富饶:“黑土隰隰,田多稻少。”杜牧的《秋夕》中,一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勾勒出夏夜黑土地的清凉与星空下农田的静谧,尽管看似写的是秋夜,却也描绘出了黑土地的美丽与宁静。

  黑土并非偶然之物,它的产生与地质、气候和人类活动密不可分。这片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是在冰河时期通过多种复杂的地质过程逐渐形成的。正如中国的大熊猫的演化中逐渐长成,黑土也是历史的见证,经过岁月的洗礼,才有了今天的深厚肥沃。那么,黑土为什么被称为是“耕地中的大熊猫”?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黑土因其深黑的颜色而得其名,如同大地上的墨色铺陈,阳光照射下格外引人注目,宛如一幅自然的画卷。与作为大熊猫所食用的竹子相似,黑土既是肥沃的代名词,也具有丰富的养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各类养分,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土壤环境。

  此外,黑土还具有水润润滑的特点,质地松散且含水量适中。这使得黑土既能保持足够的水分,又有较好的透气性。这使得黑土在干旱和多雨的气候条件下都能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形态各异是黑土地的另一特点。从广阔的农田到丰饶的草原,从沃野到丘陵,黑土展现了多样的生态面貌,丰富着大地的画卷。

  黑土地是我国农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世界少数几个拥有大面积肥沃土地的地区之一。在这片土地上,农业成果丰硕,农作物茁壮生长,农民们也因此获得了丰收的喜悦。黑土地的肥沃为农作物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使其成为我国“粮仓”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黑土地的西北区域,草原葱郁、牛羊悠然。这片广袤的草地是牧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大自然的馈赠。就像大熊猫与竹子和谐共生一样,黑土地上的农业与畜牧业相得益彰,形成了农牧共生的独特模式。

  然而,“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农业方式以及城市化进程,都对黑土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首先,水土流失和风蚀问题逐渐凸显,过度耕作和不合理的农业管理导致水土流失和风蚀加剧。

  这使得土壤层逐渐流失,影响了土壤的肥沃度和质量。其次,部分地区长时间依赖单一农作物的种植,导致土壤中某些养分的枯竭,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性。再者,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不仅导致了土壤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了土壤的生态平衡,还对周边水资源和生物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部分黑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碎化。

  为了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我国正在推广实施着一种新型保护性耕作模式——“梨树模式”。该模式以“秸秆覆盖,条带休耕”为主要内容,是以玉米秸秆覆盖少免耕为核心,建立的一套包括秸秆覆盖、少免耕播种、施肥、除草、防病及收获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

  “梨树模式”可以解决东北黑土区因玉米秸秆移除而导致土壤的肥力持续下降得不到恢复的问题,而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可以实现部分肥力继续循环进入黑土,有效保护了黑土层。

  黑土地,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正如大熊猫在竹海中安家,黑土地也承载着人类的期望。我们应当像保护大熊猫一样,用心守护黑土地,让其永葆生机,继续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提供丰饶的粮食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