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培训,我更明确了驻村第一书记既要当好政策的‘宣讲员’,更要成为落实政策的‘主攻手’,我将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努力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居力很镇西沟村驻村第一书记马彦博说。
乡村振兴如何突破政策瓶颈与发展难点?产业振兴发展方向又该如何?连日来,科右前旗委宣传部组建的宣讲团走进居力很镇,解读政策、分析实际案例,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宣讲团由专家学者、党员干部、技术骨干等34人组成,从防止返贫、帮扶教育、科技、医疗等18个领域,创新推出“您点单我送课”的宣讲模式,“按需接单”送课上门。类似的场景,如今在科右前旗各苏木乡镇已成常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科右前旗实施《2025年科右前旗党管“三农”促振兴的九条措施》,为全旗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政策支撑和行动指南。
“让旗农牧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全程列席涉农涉牧涉乡村振兴的旗委常委会、旗政府党组会和常务会,进一步提升了局党组书记在相关工作决策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在全旗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兴安盟行署副盟长、科右前旗委书记孙书涛如是说。
科右前旗委常委会和旗政府党组会、常务会对农牧业工作按需召开,次数不设上限,灵活高效的议事方式及时应对了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如此,“前旗九条”还明确了旗级包乡领导、分管领导在所包联苏木乡镇、分管战线党管“三农”促振兴工作中的“指挥长”角色,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每项工作任务都有专人负责、落实到位。
政策引擎的高效传导,催生了基层实践的“裂变效应”。
科尔沁镇将实施“一桌农家菜,一锅乡土情”品牌计划,结合村内种植大棚,提供绿色果蔬、农家餐饮,通过“中央厨房+农户”模式,带动群众发展庭院经济,探索实现“前店后厂”的运营模式;察尔森镇计划以“一村一品”模式开展庭院经济,充分发挥庭院软枣猕猴桃栽植基础优势,在树下种植辣椒,通过订单回收,确保蔬菜销路;德伯斯镇按照“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部署要求,盘活集体养殖场,建设种鹅孵化基地,形成完整的孵化、养殖、屠宰、生产加工产业链条……一个个富有本地特色项目在“苏木乡镇四项重点工作”行动的催动下蓬勃兴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