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土地流转> 流转新闻

一份土地,3次“流转”四方“共赢”

2022年12月26日来源:中国日报

  “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转包给企业,企业再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进行生产管护……”12月13日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博平镇大桑新村,新村党委书记张爱华正慷慨激昂地向外村取经干部介绍他们的“土地托管”模式。
  近年来,博平镇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互惠互利谋振兴”的理念,积极推动“村企联建”促进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操作、可推广的“1+3+4”农田托管模式。既村民承包地通过“合作社集中整合+企业承包经营+合作社托管服务”的运行机制,形成村民—合作社—村集体—企业四方参与互惠共赢的局面,为推动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
第1次“流转”,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原先我家里有7亩多地,我和妻子长期在外跑运输,地就包给别人种,每年每亩三四百元租金,很少。”大桑新村赫庄村村民赫占涛兴激动地说,“去年通过合作社把土地流转给企业,每年每亩有1300元的土地流转费,150元的小麦直补也归自己,合着一年下来啥也不干,每亩就有1450元的收入,比之前包给户家多收入1000多元呢。”
  同样得到这样实惠的还有大桑新村100多户村民,他们有的像赫占涛一样没有时间耕种便包给别人,有的是不善耕种保本管护,有的甚至直接搁置荒废,但从去年开始,他们通过土地流转都有了“不劳而获”的收获,各自的钱袋子也鼓起来。
 第2次“流转”,让新村富起来强起来
  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受益于大桑新村党委领办合作社的成功实践。“大桑新村党委牵头带领新村所属的10个自然村成立了聊城市茌平区润土农机合作社和聊城市茌平区联鑫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华鲁制药和田田高科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张爱华介绍,合作社帮助企业完成土地的集中整合和土地流转工作,并通过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为企业提供土地托管服务,企业只需要向合作社缴纳50元每亩的管理费和相关托管服务费用,合作社便为其提供耕、种、管、收、储一条龙服务。
  这样的合作方式不仅把农民从农田劳作中解脱出来,实现“一地生三金”(即流转土地生“租金”、外出或返聘务工赚“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还为新村集体每年增加30余万元的收入,真正实现了富民强村,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现在不用种地了,可以出门打打零工增加一份收入,农忙时帮着合作社管理一下土地,也有不少收入。”大桑新村前八村村民刘金红日子透露,土地流转后他的收入比之前翻了2翻,新村合作社盈利后也把村子收拾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生活那叫一个舒服。
 第3次“流转”,让企业得到实惠和便利
  “以前我们生产医药胶囊所用的直链淀粉都是在外采购,价格高不说,还经常担心产品质量。”华鲁制药农业生产管理负责人赵志勇坦言,现在有了自己的种植基地,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不仅节省了采购资金、稳定了原料来源,还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对公司以后的科研攻关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注重创新,多途径种植。”张爱华说,带领群众致富要多走几条路试试,他们积极与山东省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对接开展合作,进行小麦、玉米的良种种植,一方面通过订单农业增加村民收入,另一方面希望把大桑新村打造成良种种植基地,全面提升大桑村土地的附加值。据了解,仅良种种植一项就能为企业减少每年50万元左右运营成本。
  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今年茌平区88新村全面推开新村党委领办合作社,成立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合作社联合社、产业链合作社等,紧抓“村企联建”机遇,不断做强农村上下游产业链经济,从基础上保障和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也进一步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