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投稿集萃 > 经验推广

巧用“八法”促农村和谐信访

2010年02月01日 来源:农村土地网 作者:李新国

  一是以情感人法。该局要求机关及基层所工作人员对每一位来访群众要热情接待,视群众为亲人,稳定来访者情绪;同时安排工作人员要详细了解情况,提高反馈效率,从而促进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有效避免了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二是以诚取义法。尊重每一位到访者,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认真记录他们反映的问题,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对于一些涉及面广,难度较大的问题,主动向来访者讲明原因,承诺查清情况后予以答复。对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缺乏依据时,就耐心向其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讲明情况,增强对国土部门的信任度;

  三是真抓实干法。对每一位来访者,不管事大事小,只要属于本部门管辖,都必须高度重视,落实到人,深入调查,掌握真实材料,把信访事件处理到位,不留后疑症;

  四是快办督办法。对初信初访力争尽快办结,对能现场解决的,全部当场解决,避免出现重访,减少信访量;对所有受理的来信来访事件,对查处和解决程度按时限进行督查,凡没有按办理时限要求解决的,责成责任人按期办理;绝不允许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必要时还得征求来访者村干部意见,要求对所有信访案件都要做到尽快解决、及时答复;

  五是“诚心法”处理土地纠纷。按照乡镇土地纠纷调处程序,开展经常性送法宣传活动,在做好群众宣传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法规教育。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公正处理承诺制,积极进行阳光接访,阳光送访,让办事人员感觉到国土资源工作人员的一颗“诚心”,赢得大家的信任和理解;

  六是“台帐法”处理土地纠纷排查隐患。利用县、乡、村三级土地信访网络为平台,每年对乡镇土地纠纷都要进行认真疏理和分类,逐项落实,“台帐式”管理。并以村组为单位定期召开谈心会,排查农村各类土地纠纷隐患

  七是“耐心法”处理土地纠纷化解矛盾。采取“换位思考”工作法,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站在土地纠纷当事人的立场上体谅当事人的急躁情绪,对其反映的不实情况和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耐心开导,正确引导,积极寻找工作中的结合点,并对工作中的疏忽主动向当事人道歉,赢得了上访群众对土地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八是“常访法”处理工作纠纷确保稳定。推行土地纠纷处理责任制,要求工作人员对于群众提出的难题与问题,尽量给当事人一个满意的处理结果,土地纠纷处理后实行定期回访责任制度,以及时掌握新的动向,防止意外事情的发生。李新国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