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评估整理 > 土地整理

平阴县六措并举开创土地整理工作新局面

2010年01月08日 来源:农村土地网 作者:郭恒宇

  土地整理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此,平阴县国土资源局紧跟国家土地整理政策发展的步伐,认真分析当前国内土地整理工作的形式,大胆进行改革创新,全县土地整理工作出现蒸蒸日上的新局面。

  一、创新管理体制。一改以往由县里包办的作法,实行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以乡镇为主,各乡镇都建立了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对项目施工、管理等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协调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县国土局负责监管与督导,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使该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逐步实现了“二个转变”,即:从“独角戏”到“大合唱”转变;从“小碎步”到“‘大跨越”转变。

  二、严把论证和规划。在项目选址过程中,充分征求镇政府、村委和群众的意见,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适宜性、水资源平衡分析以及项目实施可行性等方面认真研究,因地制宜确定项目区范围、投资规模、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在项目的施工设计中,走访到项目区涉及的每个村,认真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建议,并且请林业、水利、农业、财政等部门对项目规划设计进行论证,以免出现政策性、技术性失误,确保项目科学、实用、可行,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地依据。

  三、严把招投标关。按照工程招投标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信择优”的原则,认真搞好招投标工作,实行ABC标制,即:由招标公司测算一个标的,通过投标去掉最高价和最低价,求出平均价,然后与标底价求平均价为最终价,接近最终价公司中标,杜绝了暗箱操作和恶意串标。投标过程中,由监察、纪检、司法、公正等部门进行全过程监督,并邀请农业、水利、林业、财政等部门专家担任评委,实行阳光操作,确定中标单位。

  四、严把工程质量关。项目施工单位每个月向项目指挥部汇报一次工程进度情况,项目指挥部至少每星期到项目点进行检查一次,检查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监督。同时,聘请有实力和信誉监理公司作为该项目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质量监督,对进入工地的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做到不合格产品不进场,以确保工程质量。

  五、严把资金使用关。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按照国家下发的《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坚持项目资金建立专门账户,实行专人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对资金的拨付使用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先报后审再批用”原则,由施工方提出申请,实施单位和监理单位核实工程量和资金量,项目实施负责人认定,最后由项目法人代表实行一支笔审批;坚持项目资金决算制度,严格资金审计,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

  六、严把工程后续管护关。严格落实管护主体,项目在未经验收前,其建筑设施由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管理、维护和修缮,项目工程完成后,由县国土资源局与各项目所属乡镇政府办理项目工程移交手续,将项目资产以及管护职责一同移交给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村逐项办理资产移交确定管护主体,项目区内的所有主渠交由项目区所在地的水利服务中心管理、维护和修缮,项目区内的所有农渠交由村委会集体管理、维护,对项目区内小型堰塘、泵站等单体设施的经营权,由乡镇政府组织进行拍卖,以承包管理或联营的方式落实管护主,项目区内的渠道、道路的林网实行分段公开拍卖给农户落实管护主体,使项目区的所有设施真正得到管护。

  土地整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实事。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不仅改善了生产基础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而且推进了产业化经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明显得到了提高,有利的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