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土地流转> 流转新闻

土地流转带来“双赢”(图)

2009年10月22日来源:泉州晚报

土地流转带来“双赢”(图)

  种粮收入有限,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撂荒地增多;沟渠路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出现老化,削弱农业增产增收的能力……面对这些共性问题,泉港区界山镇通过设立镇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引导农民把一家一户分散的零星土地向现代化农业企业集中,以更科学的方式来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有效地激发了农业生产的活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企业增效的双赢,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路子越走越顺。

 土地流转

  让农民得到“真金白银”

  10月18日,秋高气爽,在位于泉港区界山镇东张村的利农公司泉港蔬菜基地大棚里,48岁的村民潘素珠正忙着和村里的姐妹们采摘成熟了的茄子,这些茄子经过清洗消毒冷冻后,将运往香港超市上架。“我家里2亩多地都出租给利农公司,每亩地年租金600元,一年可拿到租金1200多元。而且利农公司又雇我在基地里做农活,每个月工资700多元,这样下来,一年能拿到上万元呢!”谈起土地流转带来的变化,潘素珠兴奋地说个不停。

  如今,在界山镇,像潘素珠一样出租土地又在蔬菜基地上班的村民有350多名,她们既领着租金、又领着工资,尝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真金白银”,仅租金和工资这块一年就能增收近500万元。界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连国平介绍说,要换在以前,农民不敢把土地租给企业经营,担心企业效益不好收不到租金;另一方面,单家独户的几亩地没法满足用地企业的“胃口”。针对这种情况,界山镇成立了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土地评估、合同鉴证、指导办理流转手续、法律政策咨询等服务。“现在好了,有了政府搭台唱戏,农民胆子就大了,真正有实力的龙头农业公司也找上门来。土地流转的规模上去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农业企业和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发展”,东张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陈凤财深有感触地说道。他告诉我们,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后,农民不但有稳定的租金收入,许多人还能放心地去企业打工或自己做生意,腰包越来越鼓了。

 设施投入

  “撂荒地”变成“聚宝盆”

  近些天,在利农福建公司泉港蔬菜基地二期的1100多亩标准化大棚改造工程现场,1200多座塑料薄膜铁架大棚、800多座塑料薄膜竹架大棚以及自动化喷药、节水灌溉系统正在紧张地建设中,公司副总经理叶全告诉我们,二期工程投资2500万元,将赶在10月底蔬菜由叶菜类转为茄果类的换茬时间里投产。如果不是叶全介绍,我们根本看不出来,眼前这个即将投产的现代化大棚蔬菜基地,竟然是从界山镇东张、河阳、狮东三村交界处撂荒的盐碱地盘整出来的。

  “对我们现代农业企业来说,‘撂荒地’都是‘聚宝盆’,只要加大配套设施投入,就能从土地里刨出‘金子’来。就拿公司与东张村合作泉港蔬菜基地一期600多亩大棚来说吧,年产值就达1800万元”。叶全说道,利农福建公司泉港蔬菜基地采取“大棚种植、滴灌技术”为主的设施农业基地模式,从山东等地运入微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建设塑料薄膜大棚,并配上自动化喷药及节水灌溉系统,大力培育优良品种、无公害品种和反季节品种,种植苦瓜、茄子、辣椒和牛心菜等10多种名优特品种,蔬菜产品大部分销售到香港及国内各大城市的超市。比起农户分散经营模式,流转后的土地使用率提高8%,产值增加10倍以上。“区镇有关部门对我们十分支持,土地流转服务机构主动上门协调服务,这给公司发展以很大的信心。目前,公司二期扩建1100多亩大棚即将投产,三期还将与周边村洽谈沿海大通道边1200多亩的烂泥地的流转改造经营问题,几期工程扩建完成后,预计整个泉港基地的生产规模将达到3000亩以上,年产值将达1.25亿元。”叶全信心十足地说。

  “推行集体土地流转,引进现代农业企业,形成规模经营的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模式,既盘‘活’了土地又富裕了农民,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之一。”界山镇科技副镇长王建华介绍说,为规范农村土地流转,镇里相继出台了《泉港区界山镇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和《泉港区界山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制度》,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越来越多人尝到土地流转的甜头,自觉自愿参加土地流转,以前抛荒的土地现在都成了村民的宝贝。据统计,今年以来,除了利农公司外,绿野有限公司在龙马溪流域发展规模化红萝卜种植基地500亩,晋农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也承接鸠林村流转的300多亩土地建设特色蔬菜基地,全镇投入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耕地2500多亩、林地1000多亩,而且还成立了龙眼、紫菜和蔬菜等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作者:郑伟伟 黄宏波 林程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