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春坐在游客接待中心,一刻不停的接着电话,本子上都是密密麻麻的预约记录。
村民捐赠出来的道光年间的农具
记者在地里挖了几个番薯,最大的足有三斤{Npage}
杭州10月4日讯(见习记者潘杰方运田记者徐剑)“您好,你快到了是吧,我们村很明显的,看到路边上有一块像元宝的石头,就到了。”杨宁春坐在游客接待中心,一刻不停的接着电话,本子上都是密密麻麻的预约记录。从9月中旬开始,她一直都忙着调度村里的农家乐,安排蜂拥而至的游客。“这两天每天接的肯定超过一百个的,国庆住宿的话,9月23号就已经全部订满了。”因为难以分身,她只好从村里找了两个帮工,具体负责引导。
胡源乡窈口村位于富阳最南面的山坳中,一年多前这里几乎还是无人知晓的偏远山村。但窈口人借助天然的水源优势、地理优势发展农家乐,彻底改变了它的面貌。同时也把渊源深厚的文化植入农家乐,让人在农家嗅到了一股文化气息。
村民发展农家乐,村里补助、实物都很给力
从1991年算起,倪伟根当村支书已经22年了,他带领村民办过厂,搞过水果种植,但都惨淡收场,村民收入也一直在市里当“尾巴”。
2010年4月,他给杭城一家知名媒体寄去了一封推荐信,结果很快被刊出。两天后的双休日,倪伟根呆住了:杭州、金华、嘉兴的自驾车停满了村里所有的空地,400多名游客让农家乐乱了阵脚,他只能带着兴奋的心情向大家道歉解释。
看到沸腾的人气,他连夜召集大家开会,布置五一假期的接待,通过齐心努力,自此一炮而红。今年见到倪伟根时,他刚从皮划艇场地回来。为了做好接待工作,村委会成立了接待服务组、游乐区服务组和安全保障组,佩戴统一的证件在现场,午饭统一吃盒饭,几乎连回家的时间都没用。因为起步晚,村里两百多户人家,发展农家乐的仅有18家,分布也相对分散。为了鼓励大家带头致富,村里出台了政策:新盖楼房办农家乐,每栋楼奖励三万元;原始住房改造成农家乐,每间发电视机和空调。
为了保证整体的品质,村里成立了山乡休闲公司,统一接待、制定标准和价格,并进行回访。要在村里办农家乐,先得报名申请,村里组织考评才能拍板。每年还要进行检查。
今年为了提升品质,村里要求每个房间都配有独立卫生间,每改造一间就补贴3000元。因为设施没能改善,有3家农家乐没能进入游客接待中心的安排范围。
据倪伟根介绍,现在村里能同时容纳200多人住宿,800人左右就餐。今年预计营业额将有三百万左右,村里不少原本在外上班的村民,现在都回家专心经营起农家乐来。{Npage}
白天忙着体验农事,晚上文化唱起主角
设施完善的农家乐房间
村里利用水库建起了皮划艇游乐区
这个季节,打板栗,挖番薯是最受追捧的{Npage}
到了窈口,当一回农民是必须的。这个季节,打板栗,挖番薯是最受追捧的,记者在地里挖了几个番薯,最大的足有三斤,个头在杭州城里绝对没见过。村里还有一大片桂花林,村民把蜜蜂养在其中。
“原本大家种的菜都吃不完,烂在地里。现在游客多了,很多杭州游客就自己去收割带回去,也是一笔收入。”倪伟根对农家乐的可喜发展很欣慰,作为老支书,他依然和村里的青年人一起谋划着未来的发展。
今年,为了丰富游客们体验活动,村里利用水库建起了皮划艇游乐区,国庆前两天收入近4000元,村主任郭玉标说这笔收入将主要用于村里老人们的补贴。
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窈口在抗战时期就是金萧支队的驻扎地,是地地道道的革命老区。倪伟根以此为契机,对当年金萧支队的办公场所——友于堂进行翻修,打造红色旅游。
记者在修缮一新的友于堂看到,二楼是当年抗战的展览室。一楼前厅是一个小剧场,是村民们看戏的地方。而唱戏的主角是村里自己成立的“窈口越剧团”,每逢唱戏时都一座难求,遇上重要的节日,村外还有个大的露天剧台。
后厅则是江南农居文化博物馆,里面的农具都是村民捐赠出来的,最早的是道光年间的,是当地“种文化”悠久历史的集中体现,让城里人了解先辈的耕种文化。
此外,村里还有女子板龙队、腰鼓队、健美操队、梅花锣鼓队等十多个自发性的文艺团体。到了周末和节假日的晚上,村里的广场上就人头攒动,游客和村民们一起敲腰鼓,跳健美操,很是闹猛。
临走前,村里还在修缮古牌坊和围墙,倪伟根说要把窈口的历史文化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在墙上,让更多人了解村子发展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