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乡村旅游 > 乡村风情

山西“村镇深度休闲游”日渐走俏

2011年11月22日 来源:山西市场导报

  随着我省的一些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村镇游也逐渐受到很多都市人的青睐。前不久,为落实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名单,我省有8个村镇名列其中。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省的村镇旅游,加强对自助旅游者的服务,省旅游局下一步将在山西旅游数码港设置乡村旅游专栏,为游客查询提供便利。

  8个旅游名镇各有特色

  今年,我省入选上榜的8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包括汾阳市杏花村镇、天镇县新平堡镇、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万荣县荣河镇、阳城县北留镇、平顺县东寺头乡神龙湾村、平定县娘子关镇和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

  这8个旅游名镇各有特色。从申报资料里,记者看到,汾阳市杏花村镇的上榜理由为酒都杏花村,中华白酒第一村。其他村镇的上榜理由为:天镇县新平堡镇是边塞军事重镇、新平古城;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有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万荣县荣河镇有全球华人祭祖寻根中心——后土祠;阳城县北留镇有国家4A级景区——皇城相府等;平顺县东寺头乡神龙湾村有太行山挂壁公路、古村落,自然生态良好;平定县娘子关镇有著名关隘娘子关;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为柳氏民居,诗人柳宗元后裔聚居的村落。

  村镇游是乡村旅游的一部分,主要让都市人体验村镇中的风情、景色、民俗。我省古村落遍布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特色村镇也亮点颇多,作为旅游资源,村镇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村镇旅游可以使游客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传统文化,必然会越来越受欢迎。

  强化生活体验是今后旅游发展方向

  目前,快生活,慢旅游是整个旅游发展的主线之一,“走马观花”式的“扫盲”游正逐渐成为历史,“深度休闲”作为较为成熟的旅游观念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途牛旅游网度假产品部总监魏斌告诉记者:“消费者的聚焦点从之前较为单一的历史遗迹、名山大川等,慢慢拓展到更生活化、朴素化的新旅游目的地,这样的变化在年轻群体中显现得尤为突出,正是这种旅游观念的悄然转变,才促成类似蒲州镇、张壁村等这样有生活意味的旅游目的地的崛起。它们本身就是大景点,所以在国内度假休闲中,弱化景点、强化生活体验是今后旅游发展的一个方向。”

  太原上班族郑建告诉记者:“大节假日的时候,我会选择去名山大川游玩,但小黄金周时期我会选择异于日常的不同生活体验,比如去太原市附近的榆次后沟小住几日,品尝土菜野味,这样的旅游行程对平日工作压力大的我们很有吸引力,并且玩得也不累。”

  今年“五一”期间,28岁的樊宇琴自驾游去静升镇,作为一个过来人,樊宇琴给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感受:“村镇游以自驾游为主,去了之后车满为患,几乎已经没停车位了,在那里游览错落于小水河畔的王家大院、红庙和文笔塔等古建筑群,感觉比看山水惬意多了。”

  自驾游去村镇日渐走俏

  村镇游是近年来才逐渐发展衍生出来的旅游类型,由于经营运作涉及到旅行社、村镇居民,另外一般线路也会穿插进当地景点,所以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的背景下,村镇游得到各项政策的支持,不少旅游机构也会适时地推出部分村镇游的线路,但是,以自驾为主要出行方式的农家乐线路更是成为市民家庭周末或者小长假出游的第一考虑。

  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市民选择出游时,有七成左右选择在城市周边的近郊目的地,其中或多或少都会包含一些生活化的行程。而尤其是包含一些劳作方式的村镇游因过程更富有体验乐趣而广受欢迎。“参加村镇游的人主要有体验农村生活的年轻人,也有上了年纪的银发族,多数以自驾为主。”途牛旅游网度假产品部总监魏斌说,“一起劳作可以增进朋友或家人的感情,对于没有农村生活体验的游客来说,也是对不同生活的认知。”

  看来,尚处在过渡期的旅游观念让杂糅了生活和商业元素的目的地更受青睐,不过随着市场的完善、观念的成熟,时下才兴起的村镇游也会日渐走俏。

  村镇硬件配套设施要跟上

  我省入选第一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的有6个,分别为:灵石县静升镇、五台县台怀镇、永济市蒲州镇、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直至目前,山西省内的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村)已有14个。2008年,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省旅游局开展了“山西省旅游名镇名村”的申报和审定工作。根据综合考评结果,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了“山西省旅游名镇名村”27个,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旅游局审定公布了“山西省旅游特色村镇”35个。其中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大同市南郊区云冈镇、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长治市黎城县黄崖洞镇等镇名列我省旅游名镇行列中;晋中市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等村名列我省旅游名村之中。

  在太原市的中国国旅、红马国旅、四季风等旅行社,记者了解到,因为大多数游客去村镇游玩多数自驾,所以,去旅行社咨询的游客不是很多。“景点只要做好内功,加强旅游设施建设等,并能根据当地的民俗民风包装策划出一些更多符合游客需求的参与活动,这些村镇旅游景点知名度肯定能有所提高,游客量也会逐步增加。”一旅行社业内人士表示。

  由于村镇游主要的活动范围是农村地区,硬件配套设施和服务质量成为其发展最大的瓶颈。而村镇游接待方主体又是当地居民,因此,统一的管理和培训比较不实际,所以难以制订标准化的行程,村镇游的良好体验不能够保证。这也是大力发展村镇游、完善村镇游的过程中要着力解决的难题。

  接下来,我省旅游局将会加强与建设、文物、文化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对村镇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保护,科学有序开发。

  张旭俊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