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流转 > 土地托管

聚焦农业社会化服务 托管插秧忙 稻田披“新装”

2025年02月19日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云南勐海县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助力春耕生产

  新春伊始,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曼朗村民小组的水田间,一台台高速插秧机来回穿梭,农机手熟练地操作着机具,起步、前进、拐弯、调整速度、抛秧苗……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排排翠绿的秧苗被整齐均匀地植入泥土中,为水田披上“新装”。该村民小组的种植大户岩依站在田埂上,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插秧机作业。“我把流转的600多亩土地托管给了勐海稻鑫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的工作人员进行插秧作业,我只需要当‘监工’就行!”

  在勐海福缘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大棚里,工人们正在育秧流水线上忙碌着,进行摆放秧盘、覆底土、淋水、播种、盖土等一道道工序。与此同时,几辆装满了秧苗的农用车正驶向田野。

  勐海县是西双版纳州的主要粮食产区,因盛产水稻素有“滇南粮仓”的美誉。春耕的序幕已经拉开,一个个忙碌身影,一阵阵机械轰鸣,勾勒出勐海县社会化服务主体积极为春耕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的新图景,帮助农户抢抓农时,不误春耕,推动春耕生产高质高效开展,为打好全年粮食“丰收仗”开好头。

  育秧插秧工作有序进行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立春”过后,勐海县当地的农户就已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呈现一派人勤春早的农忙景象。记者了解到,从去年11月底开始,就已经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启动育秧,开始布局早稻种植工作,从今年1月下旬起陆续开始插秧。

  “我们合作社从去年12月底开始进行春耕备耕,今年2月2日开始插秧。目前已经完成机耕面积5200亩、育秧面积5200亩、插秧面积450亩,现在平均一天可以插秧200亩左右。”勐海稻鑫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岩扁表示。岩扁既是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勐海县的种植大户。今年是他种植水稻的第6年,计划种植面积约1万亩。

  在勐海稻鑫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内,一切分工有序,井井有条。据岩扁介绍,合作社内部分成若干个业务部门,育秧、耕地、插秧、运输、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团队完成,有的环节还可以同步进行,十分高效。

  自春耕开始,岩扁每天都会到育秧田里抽样,拿起秧盘,仔细观察秧苗生长情况。“今年主要种植的品种是紫米水稻‘锦紫7号’和杂交稻‘宜优673’,这两个品种近年来的收购价格都不错。我们是种双季稻,这批水稻2月份插秧,等到6月就可以收获了。”

  近年来,稻鑫合作社通过科技赋能,实现育秧、耕种全程机械化作业,插秧机配合轨道车推送秧盘,农用无人机精准播撒化肥,在降低劳动强度、缩短耕种周期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秧苗成活率。

  和岩扁一样忙碌的还有勐海福缘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岩温香。合作社位于勐海县勐混镇勐混村,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里的早稻插秧工作要稍晚于勐遮镇。“合作社现在的重点还是育秧,要到3月初才开始插秧。现在昼夜温差还是有点大,低温下秧苗根系活力减退,生长慢,甚至可能会烂秧。”种了20多年地的岩温香对于春耕的种植经验说得头头是道,“合作社现在的土地服务面积已达上万亩,去年早稻的亩产最高达到740公斤,在当地属于中上水平,今年争取在产量上继续突破!”

  记者从勐海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该县当前以早稻生产为主,主要集中在勐海县勐海镇、勐遮镇、勐混镇。截至2月13日,勐海县落实早稻种植面积9.42万亩,育秧面积4.01万亩,移栽种植面积0.32万亩。目前各项农资储备充足,各类农药、肥料等农资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进货渠道和运输渠道通畅,能够保障春耕生产需要。

  托管服务降本增效

  “你看,水田里有的地方还是会出现秧苗插得过浅的问题,需要返工。”岩扁拉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到田边查看。“可能是这批秧盘的水分没有控制好,导致机插时出现这种情况。我马上协调换一批秧苗。”工作人员也很快给出了解决方案。

  一问一答间,就解决了春耕时期一个常见的问题。“我们这边以傣族居多,每个村民小组人口比较少,用工成本高,自己雇工干远不如托管给合作社效益高。现在插秧面积已经超过200亩,完成了三分之一的进度,2月底之前能全部插完。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我只负责监督和反馈,就图一个省心。”岩扁说。

  近年来,勐海县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综合托管等多种服务模式。由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帮农户下地干活,可以让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

  如今,两家合作社都早已实现水稻“耕、种、防、收”的全过程机械化。田地间少了许多弯腰劳作的人,取而代之的是来回穿梭的插秧机和低空盘旋的植保无人机。“今年是我们第一次使用70公斤级的无人机进行施肥和运输,它的作业效率非常高,多人同时作业也比不上它。希望今年科技的助力能为我们带来好收成。”岩扁抬头看着天空中盘旋的无人机喜滋滋地说。

  托管服务的推广,不仅能提高水稻种植效率和产量,大大节约了种植成本。“当前阶段,合作社主要为农民提供机耕、机耙、育秧作业环节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每亩耕、育、插三个环节服务费340元,其中耕耙180元、育苗和插秧160元。机械化作业与人工育秧、人工栽插比较每亩节约成本150至200元。”岩扁表示。

  “我们村民小组里有20多户人家都把土地托管给了合作社,一共200亩。随着效益越来越好,包括我在内的一些村民选择以土地入股参社,每亩折价2000元,到年底按照入股比例分红,有余力的还可以来合作社打工。我现在负责这200亩地的田间管理工作,每天可以领150元的劳务费。”勐混镇勐混村第六村民小组村民岩光几年前和勐海福缘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协议,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进行集中种植管理,他对这种模式赞不绝口。

  “合作社不仅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如推广精准农业技术、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投入,还可以帮助他们与大米加工厂对接合作,引导双方签订订单农业合同,提前确定水稻的种植品种、数量、价格和收购时间,降低市场风险,保障农户的收益稳定。”岩温香边说边拿出去年12月与勐混天缘米厂签订的涉及6000亩地的水稻订单种植合同,其中规定,合作社按照米厂所需品种种植水稻,米厂对生产出的水稻全部订购回收。


相关资讯